2023-08-28
为充分发挥工研院全市科技创新核心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院所的资源对接,推进相关科技成果、优质项目在昆落地。工研院于8月22-25日赴大连、威海考察学习。
此次行程先后对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化物所、哈工大威海校区进行了考察对接。期间,具体与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战略研究中心、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动力电池与系统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团委、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等开展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共谋合作发展契机。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学校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大连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综合优势,本着“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宗旨,按照“校府共建”、“一园多校”的模式共同发起和建设的大学科技园,是高新园区的“园中园”,于2004年3月经科技部和教育部验收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园内企业总数已达96家,各类研发机构79家,中介服务机构20家,在孵的科技项目167项,吸引社会各类资金3.47亿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环保节能、海洋水产产业、石油化工、先进制造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成长性好、前景广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企业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1961年底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1970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七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战略研究中心聚焦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能源科技评估与系统集成规划、知识产权与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研究等方向,围绕国家能源领域重大需求,开展以技术为基础的具有中科院特色的能源战略研究工作,助力国家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中心在能源科技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区域能源发展规划等能源战略研究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能源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综合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积极开拓国际合作渠道,促进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C9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之一。威海校区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三区”办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
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成立于2016年,由威海市人民政府、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创办,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是园区运营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6667万元。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等20余个称号。园区依托哈工大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围绕地方产业布局,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基金四大平台,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园区汇聚高端科技人才200余人,成立了以院士和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的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孵化了高科技公司和创客团队50余家,注册资本5亿元,其中知识产权入股超亿元;大力推进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两清单一平台”服务体系,汇聚各类双创要素,开展创新创业四大系列主题活动,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下一步,昆山工研院将进一步积极链接科创资源,对接高校院所,开拓进取,持续推进实地项目考察,引进高质量科创项目,加速助推昆山产业发展。
供稿:产业创新部
编辑、发布: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