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共谋发展契机 | 工研院赴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开展项目考察对接

2023-06-19

为进一步助推昆山链接福建科创资源,承接高校前沿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落地,6月15日至6月17日,工研院一行赴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开展深入对接,依托昆山产业集聚优势并发挥工研院项目服务特长,加速推进优质创新项目落户,赋能昆山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此行重点考察了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先后与能源路由器、磁共振成像与波谱、定制减震产品及震动检测预计平台、智造光学等优质人才科技项目(企业)展开深入交流。工研院详细了解了项目的技术优势、应用空间、发展前景与当前问题,并为对方介绍了昆山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希望双方共谋发展契机,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助力人才科创企业实现精准对接,打造综合最优创新创业生态。

下一步,昆山工研院将持续秉持“引领新兴产业集聚,服务中小企业创新”的初心与使命,持续推进实地项目考察,把真正具有先进领先技术的好项目招引到昆山来,为人才科创项目的落地成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昆山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于2015年4月6日,设飞行器系、动力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仪器与电气系、自动化系等5个系,以及工程技术中心、教育培训中心2个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出任首任院长。厦门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最早创办航空教育的高校之一,历经时代变迁和历史洗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以艾兴、阙端麟、陈一坚、闵桂荣、张启先等院士为代表的院友为推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成立以来,锐意进取、砥砺前行,荣获众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10余项,各类专项项目1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70余项;相关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等多个省部级奖项。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可招收电子科学与技术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生、博士生,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拥有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型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招收电子信息领域工程类专业型硕士生、博士生。开设有五个本科生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入选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2013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入选2007年福建省特色本科专业、2020年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入选2016年福建省特色本科专业。学院目前建设、共建的科研教学平台主要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等离子体与磁共振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超快激光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LED照明与显示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光电照明与显示企业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分析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磁波科学与探测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在原电气工程系的基础上,经过学科重组后于2003年6月成立的。电气工程系的前身为福州大学电机系,创建于1958年,为我校建校首批设置的五个系之一。学院现有总建筑面积1万7千多平方米,设有电气工程系、电力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电子系、建筑电气系与电工电子学科部、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目前拥有两个一级学科:电气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福建省重点学科),电气工程2018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学院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 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两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点,建有福建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负责本科专业教学的有电气工程系、电力工程系、应用电子系、自动化系、建筑电气系、电工电子学科部、实验教学中心等7个教学单位。学院拥有省内具有最完整学科领域与培养体系的电气学科和省内一流的控制学科。


供稿:产业创新部

编辑、发布: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