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当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春日步伐
当繁花似锦的昆城按下慢行键
当距离成为我们彼此温暖的呵护
有这样一群人
从“科创服务者”变身“防疫志愿者”
“化作滴水汇江河”是他们的信念
“清晨到日暮,24小时待命”是他们的态度
“与时间赛跑,‘疫’刻不停歇”是他们的行动
或逆行、或坚守
或星夜响应、或黎明奔赴
他们始终在战斗
目光笃定且坚毅
步伐坚定且有力。
工研院集结三批次“下沉一线”志愿者支援社区
堡垒无言,却能凝聚磅礴合力
旗帜无声,却能鼓舞昂扬斗志
昆山工研院党总支紧紧围绕“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要求,迅速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支部,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议,截至目前,党员群众100%向居住地报到,投身“下沉一线 支援抗疫”活动23人,支援区镇疫情防控68人次,向就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133人次,全员志愿服务时长达2128小时,切实将红色堡垒筑牢在疫情防控一线。
工研院干职工主动向就近
社区报到并提供志愿服务
我们看见,接到紧急任务积极踊跃报名的你
我们看见,下沉一线连吃饭都要“见缝插针”的你
我们看见,争当志愿者查验无数“两码”的你
我们看见,穿梭货架间客串超市“保供员”的你
......
如同初春里的一团团火焰,
以活力、以奉献、以义无反顾,
以闻令而动、以马不停蹄、以严谨细致,
展现“科创温情”、诠释“工研力量”。
工研院志愿者提供保供服务
关键词——责任
“接过点位指挥棒,在关键时候顶上去,我责无旁贷。”面对从“副总经理”到“点位长”的临时身份转换,薛晓雷迅速进入状态,作为蓬曦社区B3小区点位长的他,主要负责小区内95个楼栋单元、3000多名居民群众的疫情防控工作,从早到晚穿梭于小区的各个角落,每天休息时间仅有三四个小时。孩子被单独锁在家中,他二话不说拿起绳梯奔向现场;独居老人隔离在家,他叮嘱志愿者每天上门送饭;多名产妇需要产检,他细心记下每一位的出门时间....“每天连轴转,事事得操心”,从居民核酸检测、组织清理医废,到对接居民诉求、物资配备,凡事都亲力亲为,指挥统筹、组织协调,他用心守好这方“阵地”。
关键词——温暖
起初,你奔向前线,我留守后方;再后来,你我并肩作战,共筑防线。下午5点,工研院综合管理部主管吕思贤结束一天繁忙的下沉工作回到家中,正巧遇上即将出门前往花桥卡口提供夜间志愿服务的未婚夫,两人匆匆打个照面,这样的“偶遇”最近频频上演,他们心照不宣,疫情期间,最浪漫的事是一起做抗疫志愿者,以爱之名,用双份的付出,双倍的坚守,许一个自由的明天。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向党员看齐的决心,绘就了同心抗疫的动人画卷,彰显了90后的担当和作为。
“您好,请问您这几天都去过哪些地方?”工研院财务管理部高级专员曹媛斐正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防疫指令,核实“黄码”人员的行动轨迹。她和其他下沉同志所在的海峰社区属于疫情防控管控区,疫情防控任务艰巨,他们要配合开展执勤管理、出行管控、物资配送、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等工作,忙起来连轴转。“做志愿者不是有意义才做,而是做了才有意义。”她坚定地说。
关键词——奉献
看过了凌晨四点的空旷马路,也看过了入夜后的万家灯火,这是工研院协同创新部主管钱玉静就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第8天。清早,夜色还未消退,她已悄悄暂别家里的两个孩子,从社区服务中心来到核酸检测点,借着大棚微弱的照明换上了防护服,开始投入一天的战“疫”。傍晚,她奔波在小区大门和楼栋间,查验出入人员两码,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用个人小小的力量,支起牢固可靠的安全屏障。
“今天的菜全部送完啦,感谢我们一直辛苦付出的志愿者!”看到自己组建的蔬菜团购公益微信群里居民感谢的话语,工研院产业创新部主管蔡文俊终于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自就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以来,他早上参与核酸志愿服务,或是维护核酸检测秩序,或是穿上“大白”录入核酸检测信息,下午则组织协调社区居民蔬菜团购工作。针对黄码人员,蔡文俊还组织一批社区志愿者提供上门送货服务。截至目前,由他发起的志愿小分队已累计为社区居民提供5批次近400余份平价蔬菜水果,真正保障居民吃上了新鲜菜、安全菜。
关键词——保障
“请大家有序排队,不要插队,保持安全距离!”疫情之下在超市购物的人群不免有丝急躁,而工研院智能所职员赵皓峰正努力地做颗“定心丸”。“看着同事们每天奋战在抗疫一线,我也希望自己能做点事情。”凌晨一点接到上级召集保供志愿者的紧急任务,赵皓峰第一时间报名,来到大润发白马泾路店开展人群分流引导和秩序维护工作。排队过程中难免有群众发生口角争执,赵皓峰及时行动,不厌其烦地用诚挚的话语安抚顾客的情绪,促进双方快速相互理解和支持,有效稳固了超市秩序。
这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致敬每一个为抗疫而努力的人
坚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