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重达百吨的桥梁主体结构,靠两个小型起重设备就能轻松架起,看似成熟的技术依然存在缺陷:简单的变速升降问题,成了影响手拉葫芦应用的最大瓶颈。前不久,注册在工研院的昆山维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国际上首次推出的无载自动快速升降手拉葫芦,植入“纯机械式载荷感应自动变速器”,实现无载自动快速升降功能。
寻常百姓并不熟识的手拉葫芦,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有上百年。这种小型起重设备并不复杂,操纵人员只需拉动链条两端,就能轻松拉起重达数吨的重物。谈起业界关于“无载自动快速升降手拉葫芦”的研究,昆山维夏机电总经理夏德胜博士告诉记者,国外在上世纪30年代就着手研究,大家都想提高手拉葫芦的工作效率,但由于原理上的缺陷并没有形成产品。因为手拉葫芦是纯机械装置,难以配备电控设备进行变档,加之常常是高空作业,无法接触到设备进行手动变档,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研究。
看似简单的变速问题,成了影响设备升级的最大障碍。深谙机械设计之道的夏德胜博士对手拉葫芦的研究长达20多年。经过四年的攻关、千百次的试验,他发明出新的纯机械式自动变速结构并应用在手拉葫芦上。据介绍,其自主研发的无载自动快速升降手拉葫芦,空载时可以自动变成高速运行,速度比一般手动葫芦快5~10倍,产品定位于欧美、日本、韩国等高端市场。在夏德胜看来,自主创新、专利技术是立足市场的关键。为此,企业不惜花重金将核心技术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发明专利,并全部获得授权,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保障。
然而,从技术到产品,往往需要漫长的产业化道路。2012年,夏德胜带领研发团队入孵昆山工研院。为了支持企业发展,工研院参股维夏机电公司,协助其在2015年完成500万元的融资,并合作成立了智能起重设备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无载自动快速升降手拉葫芦的产业化进程。目前,全球每年对手拉葫芦的需求大概超过500万台,欧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每年的使用量约为150万台。据介绍,今年初,改良后的无载自动快速升降手拉葫芦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接到首笔订单,预计今年产值就有1000万元。
既有自主创新的本领,又有独一无二的产品,夏德胜对企业发展充满期待。未来几年,无载自动快速升降手拉葫芦销量将达到每年30万台。与此同时,企业也将继续优化结构,拓展核心技术应用范围,将纯机械式自动变速技术应用到其他自动变速产品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