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0
十二月中旬,昆山高新区代表团一行4人在阳澄湖科技园管委会沈军副主任的带领下,辗转来到了白雪皑皑的东欧大地。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该所拥有16位科学院院士,近3000名高级工作人员,是世界焊接领域最大、最著名的研究所。郭瑞院士带领我们参观了巴顿焊接研究所的成果展。从陆上焊接到真空焊接再到水下焊接,从相同金属焊接到异种金属焊接再到生物焊接,成果目不暇接,成就令人惊叹。郭瑞院士随即介绍了6个较为成熟项目,格里夫初常务副所长当即表示支持研究所落户昆山,双方就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达成了共识。
第二站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一个出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拥有44名院士、2270位专家教师的著名学府。该校第一副校长谢尔盖、副校长尤达科娃等四位校方代表接待了我们。我方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希望在国际技术转移上与校方开展合作;二是合作开展焊接等技术的专业培训;三是将其成熟技术落户昆山高新区孵化。对方也提出他们的合作想法,一是希望与昆山在教育方面开展合作;二是想开展在基础科学方面的合作;三是建立联合研究所。校方提出可以签署合作备忘录。我们承诺尽全力帮其对接相关资源,力求促成其在教育方面的诉求,谋求共建联合研究所的路径。双方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并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两所院校之行,使我们之前的忐忑心理一扫而空,从他们的接待规格,从他们的建议要求,从他们的工作态度,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满满的合作诚意,感觉自己充满了能量,东欧的大地不再寒冷。
到了第三站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一所有近百年历史,拥有1600多名优秀教师,在白俄罗斯处于中心地位的大学。学校的尤里副校长等四位代表接待了我们一行,尤里校长对我们的金融支撑、人才公寓、科技投入等打造创新生态环境的举措非常认同,他提出愿意跟阳澄湖科技园开展创新方面的合作,希望他们汇编的项目手册中的项目能够落户昆山,并想通过昆山开启跟江苏的合作。他表示,应该立即签署一份合作框架协议。当晚,我们即收到了他们发来的协议初稿,修改反馈后,在离开白俄罗斯的当天早晨,双方在我们下榻的宾馆里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一位曾留学南京大学自称是江苏人的白俄姑娘娜塔莎的带领下,我们到访了最后一站中白工业园,这座在两国元首关心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占地91.5平方公里,位于明斯克机场旁的工业园已初具规模的工业园,一批厂房、建筑正拔地而起。
短短几天的乌克兰、白俄罗斯之行,给了我们深深的感触。一方面,敬仰于他们的科技实力,并为他们的热情、务实以及合作的诚意所打动;另一方面,为祖国的繁荣而自豪,为昆山的发展而骄傲。我们认识到,没有前些年的努力,没有创新生态环境的打造,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与上述科研院所形成共鸣、达成共识。我们认识到,我们当前所走的创新之路是完全正确的,并要坚定地走下去。我们对昆山乃至于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与科技创新更加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技术转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