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工研院与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签约

2016-09-13

科技“搭桥”助企业“走出去”


       乘“一带一路”东风,借“外脑”创新发展。3月2日上午,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签约,为企业“走出去”搭“科技桥”,打通昆山与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双方将专注引进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高端科技成果,在昆山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市科技局局长陆陈军、阳澄湖科技园建设协调办公室副主任沈军、工研院总经理浦景松出席签约仪式。

       作为我国首个跨国国际科技合作社会组织,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重点引进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六大领域的先进技术,并通过联合研究、联合实验、共建研发中心和产业园等形式,实现成果的产业化。昆山与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渊源已久,在去年12月举行的昆山-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专场活动中,捷安特轻合金、德泰新材料、华恒工程技术中心等7家企业发布16项技术需求,得到中乌巴顿焊接研究院、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拉尔分院专家学者响应,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初步合作建议。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走好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工研院与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完成签约,将专注引进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高端科技成果,在昆山实现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比如,科技成果应用方面的成果产业化项目、应用示范工程等咨询服务;智力引进方面的高技术人才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技术创新团队申报管理等咨询服务;承办各类科技类展会、研讨会和推介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代表,赴独联体国家开展科技和商务考察。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秘书长郭凤志表示,将以昆山为基地,将国际科技合作扩展至苏南地区,探索市场化国际科技合作新路径。工研院与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签约后,将制定并实施“4262”计划,即年内举办4场国际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共建2个联合研发国际实验室、签约6个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2名独联体国家院士。              

(转自《昆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