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5
■ 高新区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以阳澄湖科技园为核心,突出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 建设阳澄湖科技园要坚持一手抓创新资源总量的集聚,一手抓创新效率效益的提高,以开放式、网格化、集聚型园区创新发展新模式,做到“对内整合资源,对外打响品牌”。
■ 在持续创新过程中,能够容忍失败,耐得住寂寞,冲破体制机制藩篱,撬动各种要素集聚,全力做好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强党建“六篇文章”。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后,昆山高新区积极部署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要求。“高新区将认真贯彻本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创新驱动激发内生新活力、 以质效提升推动转型新跨越,进一步拓宽‘昆山服务’新内涵,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为‘昆山之路’从头越 作出更大贡献。”市委常委,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新区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以阳澄湖科技园为核心,突出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只有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创新优势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今年以来,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在高新区得 以释放,完成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个、高新技术企业27家,申请专利超2000件、授权超1600件。“从开放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过渡,高新区要通过产 业集聚形成创新‘制高点’,带动昆山走向新一轮‘聚变’。”黄健说,昆山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契机,围绕“转 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强化特色发展、跨越发展、争先进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量质提升。
“布好转型关键子,下好创新先手棋。”在15平方公里的阳澄湖科技园内,高新区布局了以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精心培育以小核酸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整合运作传感器(北斗)产业园,科技创新资源、高新技术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在阳澄湖科技园产生了“链式化合反应”,正释放出越来越强劲的 创新驱动力。“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昆山核心区,阳澄湖科技园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服务链,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黄健指出,建设阳澄湖科技园要坚持一手抓创新资源总量的集聚,一手抓创新效率效益的提高,既着眼于内部资源整合,也着眼于外部资源利用,既注重“引进来”为我所用,又注重“走出去”才为我用,以开放式、网格化、集聚型园区创新发展新模式,引领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真正做到“对内整合资源,对外打响品牌”。
资源再统筹,“熟地”精耕亦创新。日前,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昆山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至第五十一位,其中企业上缴税额增长率全国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第五。“与周边的国家高新区相比,昆山高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实现2020年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前三十名,就必须对照标杆找差距,一着不让补短板,把握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三大机遇’优势叠加,全力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主阵地。”黄健表示,昆山高新区不是单一的创新孵化器、加速器,也不是孤立的产业制造生产基地,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既有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核心区,也有因产业供求与互动连接而形成的多个园区群,“一区多园”正是由“点”到“面”协调互动的最佳形式。
“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做将必成。”高新区打破思维定式,用好政策创新这根“魔力棒”,撬动各种要素集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道路。“在持续创新过程中,我们要能够容忍失败,能够耐得住寂寞,冲破体制机制藩篱,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得以充分涌现、竞相迸发。”审视新常态,黄健表示,下一步,昆山高新区将做好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强党建“六篇文章”。突出贯彻创新要实,力推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创新资源集聚为特色的创新发展机制、以高新技术创业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特色的企业发展机制、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科技人才为特色 的大众创业机制、以风险补偿为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机制。
本报全媒体记者 史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