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4
核心提示
蒋以任(两岸企业家峰会成长型企业合作推进小组召集人)
● 青创园从筹建到揭牌启动,速度之快、环境及政策配套之全,是“昆山速度”的最好体现。
● 希望青创园成为台湾青年创业的平台、两岸企业家合作的平台以及昆山加快转型发展的平台。
杜小刚(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 启动建设青创园,呼应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契合着两岸青年携手创业、协力创新的主题。
● 全市加快形成“一园多点”的辐射布局,搭建为两岸青年才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营造一流的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吸引一流的人才,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构建“创新—创意—创客—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
吕鸿德(台湾中原大学教授、青创园首批创业导师)
● 两岸青年要紧紧把握“新常态、新时代”的机遇,深谙“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坚持“要感悟、不赶路”,以实现“两岸合、立天下”,即汇聚两岸青年智慧,创中华品牌复兴。
昨天上午,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在阳澄湖科技园揭牌启动,标志着昆山围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抢抓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 范区建设机遇,在促进两岸青年人文交流、助推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蒋耀平,两岸企业家峰会成长型企业合作推进小组 召集人蒋以任 、副召集人李全林,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小刚以及市领导黄健、周伟、金铭、陈荣凯等共同出席活动。
蒋以任说,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从筹建到揭牌启动,速度之快、环境及政策配套之全,是“昆山速度”的最好体现。青创园位于昆山阳澄湖科技园核心区,其“园 中园”的模式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路径和方法。希望青创园成为台湾青年创业的平台、两岸企业家合作的平台以及昆山加快转型发展的平 台。
杜小刚在致辞中指出,昆山大力实施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推动“昆山之路”从头越,离不开包括台资在内的各类企业的主动转型和各类产业的创新提升。当前昆台合作正加速实现从投资、生产、贸易向产业、科技、文化、金融等更为广泛领域的全方位延伸。启动建设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呼应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契合着两岸 青年携手创业、协力创新的主题。同时,昆山两岸青创园从创始之初就得到了国台办、海协会和两岸企业家峰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并被两岸企业家峰会中小企 业组列为重点推进的重要园区之一,这是各界对昆山两岸青创园的厚爱,我们深知所肩负的探索使命和创新责任。昆山已成立了以市领导为组长的昆山青创园协调领 导小组,将举全市之力,集聚优质资源,全面打好“两岸”“创新”两张牌,充分依托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平台,在国家高新区 的核心区内引领启动,并在全市加快形成“一园多点”的辐射布局,搭建为两岸青年才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营造一流的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吸引 一流的人才,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构建“创新—创意—创客—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昆山有能力、有信心把两岸青创园打造成为深化两岸合作交流的又一个 崭新平台。
据了解,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坐 落于昆山阳澄湖科技园核心区,初期孵化面积达2800多平方米。青创园作为深化两岸产业、科技、人才交流的新平台,致力于为两岸青年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全力推动创新资源汇聚、人才项目孵化、成果展示交易和创新文化培育,努力建成服务昆山转 型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青创园将依托昆山高新区现有科技创新平台,与机器人产业园、小核酸基地、昆山软件园等重要载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及人才,整合提升开发区留创园、花桥游站、启迪众创公社、创业服务中心、台协会微创业基地民营科技孵化器等载体,打造一批青创园微基地,形成多元化建设运营的众创空间。
启动仪式上,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健为台湾青年创业总会会长孙达汶、台湾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教授吕鸿德、台湾台郡集团董事长郑明智、好孩 子集团总裁宋郑还、昆山市青年人才联谊会会长黄亚福等11名“青创园”创业导师颁发聘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伟为“玉山驿站”“天活农业”“苦瓜网络 科技”“理清环保建材”“同齐昌农业网络销售运营总部”“开放创造实验室(FABLAB)”等六个首批落户青创园项目的负责人颁发创业先锋证书;市委常 委、副市长陈荣凯介绍昆山两岸青创园情况;副市长金铭主持揭牌启动仪式。
昆山两岸青创园首批创业导师、台湾中原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教授吕鸿德,昆山两岸青创园项目代表、深圳柴火空间创始人成员刘得志,大陆青年创业人才代表、北京合尊置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汪小菲,台湾青年创业人才代表、全国台青会副会长蔡曜谦分别发言。昆山两岸青创园微信公众号于当天正式启用。(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