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转出新格局 创出新天地——我市稳增长促转型系列评论之二

2015-07-10

    新常态下,如何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相结合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对昆山来说,我们要在算好“五本账”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 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围绕稳增长、促转型出实招、谋实事、求实效,力争转出新格局、创出新天地,为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为实现“昆山之路”从头越夯实基础。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稳增长是首要目标。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更要心无旁骛抓发展、矢志不渝稳增长,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从上半年的经济 数据来看,尽管我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但不容忽视的是,仍有一些经济指标的“双过半”任务没有完成,仍有一些重点项目没能够按照序时进 度同步推进。俗话说,“一季度抓早、二季度抓细、三季度抓紧、四季度抓实。”下半年,各区镇都要集中精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项目做好“插柳成荫”“老树开花”“腾笼换鸟”三篇文章,促进高端人才、创新团队、高科技企业集聚发展,支持现有企业加大技改、增资扩股、重 组嫁接、盘活存量、就地转型,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三高一低”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同时,加快推进一批重点 民生实事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全面挖掘增长潜力,切实培育发展动力,有效厚植发展优势,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区镇和全市经济总量 再上台阶。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调结构是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到江苏调研时强调,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关键还是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昆山要在更高水平 上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主动转型中防控经济失速风险,在创新发展中破解要素制约,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必须着 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从长远看,稳增长、调结构的根本之策还是 要靠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发展,我们要紧扣一个中心,实现“三大跨越”,即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实现发展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和改革驱动跨越,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率集约型跨越,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跨越。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 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抓改革是重要保障。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预期目标,关键要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有效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全社会全力支持、主动参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然而,想到、说到并非就能做到,要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昆山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弘扬 “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囿旧制、不循成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推动持续发展; 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为大众创业提供支撑。当前,要深入推进规划管理、土地利用、价格机制、金融服务、行政体制、资金 扶持六项改革创新,出台财政、规划、土地、物价等4个配套政策文件,破除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为“六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创造环 境。(曹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