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携手共建美丽昆山——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2015-06-15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多次提出。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昆山。

  议案为抓手

  全市上下形成合力

20131月,朱兴农等11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议案,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 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和任务,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改革,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保力度,全面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力提升蓝天、清水、绿地、宜居、静城五大工程,建设美丽昆山。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需要在协调和规范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议案提出前,昆山市曾先后建成国家环境保 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此次议案的提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上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定位,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为议案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各相关部门、各区镇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2013年,昆山就在全省率先完成重要生态功能区优化调整,划定生态红线,全市生态功能区总面积达189.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20.4%

调研提建议

做好建设的智囊团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福祉。要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力打响生态昆 山品牌,使昆山成为经济发达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宜居家园,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缩影。议案提出后,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议案进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建议意见。

   如何更好地落实责任?市人大环资城建工委主任赵雪根建议,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尽早着手年度工作计划,提前谋划,科学统筹,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如期完成;要以健全考核机制为抓手,不断提升生态文明考核权重,着力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企业环境行为诚信制度以及环境监督员制度和社会舆论、市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员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014年,昆山市制定实施市长环保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书、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生态文明重点工程项目、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吴淞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蓝天工程行动计划等,不断加强面上协调、工作调度、业务指导、日常督查、监测考核等 各项组织推进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市复核,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监督保长效

  严守百姓生态美景

   2015年,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确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使昆山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昆山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

   今年是议案实施的最后一年,对照既定的目标要求,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就议案实施情况开展视察、督查,听取汇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确保议案实施取得预期成效。全市上下将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实现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把监管执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水治污攻坚战,着力提高执法水平,着力深化制度改革,着力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实现年度总量削减目标和PM2.5削减目标;确保实现大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72%以上,力争达到75%,地表水水质类以上比例达到63%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确保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任务。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一如既往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视察、听取汇报、组织代表活动等方式,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议案实施取得预期成效,共同为全市人民建设天蓝水绿、空气清新的美好家园。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