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30
产学研合作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协同创新与转型升级”专场活动上,20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昆山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50家昆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58个“合同研发项目管理”合同,合力推动企业走在产学研合作“最前沿”。
江苏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潘漫,苏州市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徐惠民,昆山市领导黄健、杨军、周伟、金健宏、叶绪江,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冯友梅、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南通大学校长程纯、东南大学副校长林萍华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领导、专家参加专场活动。
徐惠民代表昆山市委、市政府向参加活动的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欢迎。他说,昆山充分认识到,协同创新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为 此,昆山先后与全国半数以上的“985”、“211”工程院校及部分职业院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清华大学有机发光显示项目等一大 批创新成果在昆山成功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昆山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更加重视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积极抢抓 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契机,大力举办以“协同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专场活动。
徐惠民指出,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为昆山带来了急需的创新项目和技术,必将为昆山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强劲的创新动力。我们愿以专场活动为平台,秉持“协调 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理念,推动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实现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 动同利益收入“四个对接”,达到昆山企业、高校、科研人员多方共赢的效果,同时昆山也将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潮流,以最佳的环境和服务,热忱欢 迎人才来昆创新创业,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潘漫在致辞时表示,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科技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合作,是地方推动转型升级 的重要途径。组织这么高层次、大规模的产学研对接会非常不容易,充分体现了昆山市委市政府对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推动转型升级的高度重视。希望昆山以此次 产学研对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与高校合作,把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科技成果有机结合,帮助广大企业实现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也希望高校重视与地方合作,把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昆山的广阔市场结合起来,按照强化“四个对接”的要求,切实发挥好创新要素助推转型发展的作用。
会上,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教授建言献策,为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脉问诊。中国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原校长冯吉才教 授发言时指出,一个国家产学研结合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保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希望昆山能够一如既往地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激发企业创新发 展观念,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行宫,更好地促进企业“老树开花”。东南大学副校长林萍华说:“昆山大力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这为东南大学与昆山 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我们将结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多形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多层次产学研合作体系,创新技术转移的管理和运 行机制,将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真正落到实处。”
活动期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20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昆山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昆山捷安特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彩华包装集团公司、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人才合作、科技副总等四类58个“合同研 发项目管理”合同。与此同时,昆山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主要围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设立企业技术需求、人才需求 和高校科技成果、人才资源等4个信息库,利用互联网载体,实现高校院所科技人才资源同企业人才技术需求“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互享。
会上,副市长金健宏作了协同创新与转型升级专题推介,并就《昆山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及相关财政政策作了解读。市科技局、创控公司、交通银行、高校、企业代表还围绕“政产学研金”进行互动对话。(史 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