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7
昆山代表团赴北航、北理工开展产学研合作
本报北京电 昨天,由市委书记管爱国率领的昆山市代表团,于上午和下午分别赶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旨在借助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昆山发展创新型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的突破。北航党委书记胡凌云、副校长张军;北理工党委书记郭大成,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和章等高校领导接待了昆山代表团。我市领导毛纯漪、顾剑玉、黄健、杨军、金铭、党建兵,以及花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华飞参加活动。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爱国一行先后参观了北航博物馆、科技创新馆,巡视了北航(昆山)专场招聘会,考察了该校国家空管新航行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机器人研究所。该校辉煌的历史、雄厚的科研力量、先进的技术水平给代表团一行留下深刻印象,也进一步增加了推动校市产学研合作的信心。
为促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端人才、科技资源与昆山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经双方协商,拟根据区域产业特色,通过产学研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果转移和人才培养方面建立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双方还达成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胡凌云在签约仪式上致辞。他说,今年是北航建校60周年,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近年来,北航大力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区域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航空航天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联盟,推进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
胡凌云表示,北航先期与昆山在卫星定位导航及应用、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及设备制造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北航的高端人才、科技资源,与昆山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根据区域产业特色,通过产学研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果转移和人才培养方面建立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合作建立北航(昆山)创新研究院,重点支持高校与地方、企业在相关领域开展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及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同时,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在重大问题上提供咨询服务。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交流沟通与协调配合,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
管爱国在致辞中说,北航是我国著名高校、技术研发基地。
在参观了博物馆、实验室等地后,感到北航人才、技术储备非常丰富,更加增添了“攀高枝”、开展产学研合作促创新的信心。近年来,昆山提出科技创新“傍大款”,不仅要引进规模龙头型、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还要与著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吸引各类人才到昆山创新创业、推进科技成果到昆山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真诚邀请北航的领导和老师到昆山考察,探讨装备制造、机器人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昆山也将以一流的政策、一流的服务,为北航科技成果转化营造环境,为北航学生到昆山实习搭建平台。
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爱国一行参观了该校校史馆,并与校领导以及学生工作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合作部等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郭大成对昆山代表团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北理工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定位,积极与地方开展科技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探索了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协同创新的新机制。今后,北理工将把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希望通过加深对昆山的沟通和了解,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领域,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管爱国在介绍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创新载体情况后说,在经济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和考验中,昆山依旧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得益于面对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昆山坚持以新兴产业为第一方略,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了光电、高端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软件、传感器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今后,昆山要进一步深化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在协同创新方面探出新路径,通过创新驱动、培育打造新兴产业,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程度。
(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