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6
——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综述
3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个参展项目、数万人次进场参观、1000多个项目获奖……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在一个个闪亮的数字中落下帷幕。国家科技部原部长、中国发明家协会理事长朱丽兰称赞本届展会实现了推动国际交流、展示中国发明创新成果、促进成果产业化的预定目标。
而本次展览会在昆山的举办,也使昆山人有机会目睹新发明、新产品、新技术,“零距离”感受到科技和创新的力量,点亮了城市智慧之光。
数万观众进场与发明家“零距离”
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开幕以来,昆山国际会展中心一直热闹非凡。科技工作者、企业界人士来了,中小学生也来了。他们赶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大课。据粗略统计,为期四天的活动吸引了数万人到场,仅开幕当天,就有1万多人进场。
“第一次参加国际发明展览会,我特别兴奋,一晚上都没睡好。”花桥中心小学三(6)班的学生张天益得知学校要组织去参观展览活动,高兴万分。在半天的参观中,他认真地挨个看,一个都不落下。当看到不少小学生发明的项目又新颖又实用时,他非常羡慕,也明白“发明并非高不可攀”,他希望自己今后能有更多灵感,创造出有特殊作用的小发明。
据介绍,本次展会的参展项目,除了1000多个是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项目,其余3000多个全是发明项目,着实让人大开眼界,而且这些项目的发明人大多亲自到场,为观众作现场讲解,使观众与发明家“亲密接触”。
来自北京的发明者赵辉和张艺婷夫妇、韩国的发明者赵熙男博士等一大群发明人都成了展会中的“明星”,他们发明的“水陆空三用汽车”、“地下水开发及防治污染设备”等项目均吸引了好多人围观,每天都要讲解几十场。
众多项目签约发明与市场“深度对接”
85岁高龄的发明者、来自东北的张洪民专程带着他的“环保型纳米水溶性(非油)系列轧制润滑剂”来到昆山,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感动于他孜孜不倦、勤于发明的精神,组委会在展览安排的优秀项目对接活动中,特地让他第一个上台,介绍自己的项目,受到不少人的关注,也引来了合作意向。
据介绍,本次活动期间,除优秀项目对接活动中,有9个项目正式签约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外,还有数百个项目“私下”达成合作意向,展览会为发明技术成果走向市场搭建了绝好的平台。
昆山的一些优秀项目,如塔米智能科技研发的“机器人与智能家庭”、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的“便携式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及“离网式风光互补照明系统”等发明在展示昆山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企业或投资者的目光,为加快产业化进程打下基础。
朱丽兰表示,国际发明展览会成为整合全国发明资源、聚集合作商机、促成发明转化的重要平台。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自主创新的活动中来,积极推动群众发明创造,将发明变成创造、创业,与产业深度对接,转换成生产力,全力打造创新型国家。
数千嘉宾云集叫响“昆山品牌”
从中国的边疆新疆、辽宁,到遥远的国度俄罗斯、瑞典、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云集昆山,在参加展会的同时,也感受到昆山的人文环境、国际化气息和独特的“昆山品牌”效应。
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鹿大汉去年曾来昆山考察,当时就发现,昆山不仅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展馆设施好,政府工作人员也热情、认真,办事效率高。对于这次在昆山举办的展览会,他更用“天时地利人和”来盛赞。他说,昆山不仅软硬件环境好,而且非常重视科技,有浓郁的创新氛围。而此次展览会恰恰汇集了上至退休老人、下至青少年,从工人至民营企业家等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发明者,可谓是一场规模盛大的科技发明会,这与昆山的创新环境非常吻合。相信大家都抱着“人人可发明、事事可发明、时时可发明”的信念,那我们的展览就非常有意义了。 而来自宝岛台湾,海峡两岸科技发明交流协会负责人田宝武是第一次组团来昆山。他说,此前,早就听说昆山的名气,尤其是近期还了解到昆山正努力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这让他很是感动,这次到昆山来,果真有家的感觉。据介绍,此次展会,田先生所带领的展团一共带来55个项目,涉及医疗、机械、电机、纳米科技、生化等多个领域。“这次展览规模大、产品新、科技含量高,而且昆山台资企业密集,对我们很有帮助。”他告诉记者,展会结束之后,他还要组织人员一起去昆山的台湾企业走走看看,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将来也争取在昆山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