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8
【编者的话】
“十二五”时期是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由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本报联合市发改委,从今日起推出《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篇系列解读报道,邀请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等6位专家,对纲要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敬请关注。
在江苏积极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昆山的“第一个率先”已经走在最前列。2005年,昆山在全省率先全部达到小康指标。省统计局组织的随机抽样民意调查显示,有73.2%的昆山人认为昆山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指标。
作为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样板,昆山为江苏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实行“富民优先”方面创造了不少亮点。主要是采取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股份富民、社保富民、帮扶富民的“六管齐下”措施,实施以“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为主要目标的“三有工程”,构筑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的“五道保障”,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的良好局面。这是昆山实现新发展、新突破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两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人民群众普遍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在江苏推进“第二个率先”的进程中,昆山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昆山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出,确保到2012年初步形成现代化的基本形态,到2015年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结束不久的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当好“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为全省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昆山已经进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个关键,首先是要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昆山“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从昆山自身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一是经济结构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服务业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内资经济占比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内生增长动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社会发展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居民收入增长、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步伐,与现代化要求差距较大。三是城市水平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高,立体交通网络有待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四是创新能力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科技创新条件和平台建设还不完善,专业服务机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领军型创新人才和团队还不多。五是体制机制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模式还不成熟,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昆山人头脑清醒,正视存在问题。加快与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昆山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上新台阶的突破口。
根据现代化的内涵与要求,从当地实际出发,我认为,昆山推进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工作重心,主要是“五个着力点”:
一是着力提高工业化水平。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昆山经济,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用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式。
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化质量。昆山城市化率达到74%,已经进入高度城市化阶段,应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型。应以改善与保障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为重点促进新昆山人的社会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是着力增强知识化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加快转向低投入、低消耗和低成本与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面对土地资源紧缺,探索“无地化”招商、“零土地”技改的途径。大力拓展集约型经济增长新空间,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增加发明专利与自主品牌。
四是着力推进信息化。昆山的信息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要高度关注国际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与变化,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加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人均支出,率先优化信息经济,率先进入信息社会。发展信息传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人的现代化。
五是着力推进生态现代化。昆山生态现代化起步以后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国际差距仍然比较大。坚持节能减排,倡导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模式,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的水平,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相信昆山人在“十二五”期间一定能够创造出新的业绩与新的经验,为江苏的“第二个率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