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5
五年时间转瞬即逝,但五年发展成果令人惊叹!
即将过去的“十一五”,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还拐个弯”,可谓是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五年。
五年来,昆山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飞速奔驰,继国家级昆山开发区之后,成功获批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级昆山高新区,开创了全国县级市的先河,跑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昆山速度”,继续扩大了科学发展的领先优势。
投资强度大
产业项目当主力
有效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有效益的速度不能慢、有竞争力的投入不能停、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不能让,每年金秋经贸招商活动期间或春节后,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大餐”。
生产性项目投资力度不减是我市“十一五”期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2006年,我市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80.58亿元。尽管2007年底国际金融危机开始逐步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并在2008年波及国内,但是,我市2007年、2008年、2009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充分体现出投资者对昆山投资环境的信任。
统计数字显示,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中,除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事业项目外,大部分是我市重点扶持的重大产业项目。200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191.12亿元和177.84亿元。除去房地产开发投资,产业项目投资总额占比达到67%。2009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193.57亿元和235.20亿元。除去房地产开发投资,产业项目投资总额占比达到63%。
今年2月全市项目集中开工周期间,工业项目54个,投资总额35.53亿元;服务业项目20个,投资总额80.08亿元,项目数占总量的70%。一批产业项目的启动实施,有力地推动我市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发展,极大地提升昆山的产业竞争力。
出口拉动强
高新产品唱主角
2009年,历经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昆山外贸出口逆势保持正增长,在全国一枝独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昆山作为”引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高度关注,总书记称赞昆山“不简单”!
作为全国2500多个县(市)之一,昆山去年进出口总额为618.55亿美元,占全省五分之一,同比增长0.8%,而全国同期数据为-13.9%。
昆山出口之所以能够在全国率先实现正增长,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应对危机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准,以及“保出口就是保增长”的发展决心。因此,2006年,昆山进出口总额为427.45亿美元,之后以每年增加1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2008年、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两年进出口总额略有增长,但今年有望一次性“收复失地”,实现进出口总额超800亿元目标。
优化出口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昆山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增加,有效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2006年,全市出口总额243.66亿美元,增长35.8%。其中高新技术出口176.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72.6%。2009年,全市出口额为407.59亿美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31.3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1.3%。
消费后劲足
生活质量节节高
“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扩大消费支出奠定了基础。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昆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6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10元,比上年增长14.0%。而到了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09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26元,增长12.4%。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12.6%、12.9%。
从消费支出来看,200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94元,比上年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26元,比上年增长12.5%。到了2009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45元,比上年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41元,增长8.6%。
五年来,我市还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放在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让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安居乐业。今年,我市还借世博会和家电下乡活动的“东风”,扩大消费总量,开拓农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