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9
大力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坚持“招才引智”与“拴心留人”并重,构建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营造“量才适用、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在昆山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6月25日市委书记张国华在全市
人才和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的昆山,东距上海市中心50公里,西邻苏州市区26公里。优越的区位优势是昆山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也容易造成人才往这两个城市流失的弊端。
如何让人才在昆山“生根”,成为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全方位大幅度地提升各类人才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为人才在昆山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壤、阳光和雨露。我市推出的各项留人举措形成强大的“磁力”,吸引着人才扎根昆山同发展共兴业。
大手笔新政
机制留人
【镜头回放】6月25日,来自迅力光能(昆山)有限公司的邓勋明等33名2010年昆山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入围人选及国家、省、苏州市、市级各类人才54人获得政府奖励。邓勋明感叹道:“昆山具有先进的理念、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对人才在政策层面的重视和激励,相信我们必然会走上更高的台阶!”
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下,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若想在人才环境优势上创出“永久牌”,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政策、完善机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人才政策出台,基本覆盖了人才在昆工作、生活、创业等各领域,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市实情的人才入境、居留、投资、社会保障等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在去年,我市相继出台了《昆山市关于加快优秀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若干政策》、《关于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等,首次将人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明确规定拿出当年度财政预算的1%,即每年不低于1亿元,设立优秀人才专项资金,全面、具体、大力度地给予优秀人才各种奖励和津贴。层层配套的人才新政,辐射出强大的“磁力”,留住了一批批“金凤凰”,为我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供智力支持。
【记者感言】当前,我市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根据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不同人才的不同性质、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各项人才扶持奖励办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引人留人机制,这为我市实施“人才生根”战略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大投入扶持
环境留人
【镜头回放】近日,51BPO集团花桥业务处理中心副总经理程程搬进了“新家”,这个家就是花桥国际商务城为她提供的二室一厅新居。程程一直称它为“家”,而不是宿舍或公寓。“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程程说,花桥提供的人才公寓,不仅房子造得漂亮,里面的设施也很完善,门厅处的鞋柜、浴室里的防滑垫也准备齐了,有家的温馨。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的百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工程,是我市真情营造人才支撑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人才公寓建设被列为重点实事工程,在全市5个人才集聚区域全面开工建设高档次人才公寓。目前,各区域规划建设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为给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市还实施百万科技项目启动扶持工程、百万人才安置资助工程、百万知识创造扶持工程、百万重点实验室建设资助工程和百万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工程,以“六个百万工程”为抓手,持续改善全市聚才、育才、用才和留才环境。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我市大幅度增加了人才和科技创新投入,全市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4.56%(4.51亿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3%(35亿元)。而用于各类人才配套奖励、创业资助等累计超过10亿元。在其他配套扶持措施上,我市还集成各类资源,从管理、市场、融资、平台等方面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和支持,使各类人才在昆山扎根创业发展。
【记者感言】在人才投入“一掷千金”的背后,折射出市委市政府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当前,区域之间人才争夺非常激烈,引才政策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明显,我市推出优化人才环境的种种举措,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留住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以更大的力度、更宽的视野实施“引才留智”。我市人才环境竞争力的提升,确保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保姆式服务
拴心留人
【镜头回放】双桥传感器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襄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经过这几年在周庄的创业发展,他被昆山良好的发展环境所打动,前不久,他决定把全家人的户口都迁到昆山来,定居昆山。可是,因为年龄原因,影响了户口的办理。市优秀人才服务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与相关部门沟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特事特办,在最短时间内为其办妥户口迁入手续。
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协助办理居留许可证、驾驶证换领、子女上学、家属就业、工商执照……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人才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程程说:“你想象不出这里的服务有多周到,甚至一个电灯泡坏了,打个电话到客商服务中心,马上就会有人来帮你解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则诙谐地说:“我们要为人才提供‘星级全套家政服务’。”
个人的小家是所有人才的“内”,只有“平内”才能“攘外”,只有“安居”才会“乐业”,这是留住人才不可或缺的条件。我市人才工作办公室、优秀人才服务中心相继设立,就是为各类人才提供全过程、专业化、保姆式服务,打造出创业环境最好、服务效能最高、人居条件最佳的“昆山环境”。
【记者感言】我市提出,要像抓富民工程一样抓人才工程,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像服务客商一样服务人才。正因为我市不光在人才政策硬件上下功夫,还注重提升人才服务的软件水平,用专业的服务、感情的力量积极营造爱才、惜才氛围,才为留住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