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2
昨天召开的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指出,昆山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要形成独有的产业特色、功能特色、人文特色、生态特色和管理特色,牢固确立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位置。今年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之年,昆山的城市现代化将为老百姓展示怎样的模样?
城市布局优化:形成“中心城区(核心城区、功能区)、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四层五级城市体系。
城市交通引领:构建纵横贯通、内畅外联、安全高效的立体式、快捷化现代城市交通支撑体系。
城市品质提升:突出以教育、医疗为主,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城市文化塑造:营造昆山现代化、新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在城市空间布局的完善上,加快形成“中心城区(核心城区、功能区)、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四层五级城市体系。中心城区要全力打造“一核五城三区”,一核即核心城区,五城即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四个新城和花桥国际商务城,三区即中央商贸区、中华商务区、阳澄湖科技园区。千灯、周庄、锦溪、淀山湖、巴城五个特色镇建设要加快形成以水乡古镇保护为核心、以自然环境为基质、与公共服务空间相融合的生活居住和特色产业发展空间。新型社区、自然村落建设要突出功能联系、生态保障和特色营建,重点提升功能服务水平,营造原生性水乡生态及风情特色。
在提升城市交通承载力上,构建纵横贯通、内畅外联、安全高效的立体式、快捷化现代城市交通支撑体系。一方面,我市将加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安亭站—花桥站)工程建设,力争将全国首例跨省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成功样本。积极争取苏州S1线昆山段实施,启动我市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构建由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铁路、区域旅游专线、市域轨道交通为一体的昆山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另一方面,将加快市域路网体系升级。围绕“外环便捷化、中环快速化、内环通畅化”目标,构建科学便捷的“三网”快速路网体系。启动中环312国道、江浦路高架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朝阳路和长江路改造、白马泾路南延和马鞍山路东延,尽早完成外环线东城大道和城北大道快速化改造。继续完善框架道路体系,实施市域“16横12纵”主要框架道路的功能提升工程。以提升干线航道等级为重点,推进杨林塘(金鸡河)航道整治工程。同时,将加快公共交通提速发展,增加公交车辆数量,发展大容量快速公交,建立常规公交、专线公交和公共自行车相结合的交通网络,试点推广电子站牌公交线路,安装动态视频无线监控系统,实现公交车辆智能化调度,提高公交调度水平和运行效率。
在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上,突出以教育、医疗为主,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主城区将完善一批生活服务功能,打造一批现代商贸、商务特色品牌。东部新城将加快建设金融街和商业集聚区等一批功能载体。西部新城将全力推进行政副中心、科技企业总部基地等功能建设。南部新城将以张浦镇开展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全方位对接。北部新城将以昆山商贸城等重点载体建设为抓手,加快与中心城区的功能对接、社会管理对接,不断提升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在强化城乡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方面,将完成长江引水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垃圾中转站、建筑垃圾填埋场等规划选址。推进杜克大学、10所中小学和10所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建设。启动公共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批专科医院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将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个人适当负担”的公共租赁住房发展模式,实现住房保障向全市域、全户籍覆盖。
丰富城市文化特色内涵,以文化建设促城市品位提升,这是现代化昆山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市将综合考虑文化、产业、地域特性,开展城市风貌控制研究,进一步营造昆山现代化、新江南水乡城市风貌。同时,加强城市设计,综合构建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风貌和形态,建设一批功能性、标志性建筑,完善和实施城市标志系统、广场系统和雕塑系统,并加大玉峰山、大西门、南北后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景区建设和保护,保留城市记忆和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