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中国/欧盟联合对低碳能源至关重要

2008-03-26

    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中国与欧盟在技术发展和市场准入方面进行密切合作,那么这将会推动低碳技术的大力发展。

    这个名为《中欧能源与气候安全的相互依存性》的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和欧盟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能源安全时却面临共同的挑战。

    2月28日,该报告的中文版本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此份报告由英国查塔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完成。

    为了满足高速上升的能源需求,中国到2030年需要增加发电量1260千兆瓦。而欧洲,尽管经济发展稳定,到2030将需要增加862千兆瓦的发电量,以替代那些过时的发电设备。

    报告警告说,如果使用传统的技术,中国和欧盟将会出现高碳发展模式锁定。

    然而,报告指出,中国和欧盟约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30%,如果两国合作,那么将会为全球向低碳转型创造前所未有的良机。

    中国巨大的能源需求,廉价的制造业,以及当地低价的技术人才,为清洁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和清洁碳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捷径。例如,中国生产了占全世界80%的节能灯—而这大部分都是以欧洲的技术为基础。

    报告建议欧盟研究机构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加大中国企业参与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

    同时,报告还建议欧盟在中国建立“低碳经济区”,并在建筑领域建立联合技术平台,以提高能源效率。

    清华大学研究员、著名学者胡鞍钢教授表示,他非常欢迎这份报告。他指出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和欧盟都应该避免“高碳发展锁定”的观点,特别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政府气候政策的主要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教授告诉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说,“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方面,发达国家坚持通过市场的手段—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无疑代价太高—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能通过政府间的合作,获取低价的气候友好型技术。”

    “报告中对于各种合作研发的建议,将会是技术转让的可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