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乐山市长来京推销新能源 打造国家级多晶硅基地

2009-07-28

  中国经济网北京27日讯 (记者 顾阳)报道 7月27日,四川省乐山市市长蒋辅义带队在北京召开投资推荐会,向北京各界“推销”该市以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

  据悉,在新能源产业备受瞩目的今天,头顶“中国多晶硅生产发源地,国内硅材料生产、研发城市中迄今唯一的国家级基地”两项桂冠的乐山市,正利用其在新能源特别是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独特优势,向业界伸出“橄榄枝”。

  “1964年我国第一家半导体材料科研机构就建立在乐山市,历经44年发展,我们乐山硅产业已经在技术、产业、人才、配套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其中多晶硅产能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乐山市市长蒋辅义说。

  作为国内多晶硅生产研发的发祥地,乐山市并不满足于原材料提供者的身份,而是积极致力于打造一条完整的硅产业链条,以产业配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目前,乐山硅产业已经从多晶硅等初级产品向抛光硅片、芯片和集成电路光缆、电子元器件、太阳能板等中下游产品延伸。蒋辅义说,目前,乐山已形成了年产多晶硅4500吨的生产能力,到今年年底,该市将形成7500吨的多晶硅合6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

  乐山不仅在硅材料开发方面颇有建树,在其副产物利用产业化方面也探索出一条新路。专家指出,每生产1吨多晶硅,就会产生约15吨左右的四氯化硅,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近年来,乐山集中技术力量攻关,不仅成功掌握了尾气挥手工艺技术及装备、大型四氯化硅热氢化技术与装置等多项关键技术,还根据循环经济理念,成功打造了一条多晶硅废物利用产业链条。该市处理四氯化硅项目——白炭黑项目已经竣工投产,四氯化硅经过处理后成为白炭黑,每吨售价高达3、4万元。同时,有机硅、光纤预制棒等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乐山方圆数十里内近10家多晶硅生产企业的废料将全部被“吃光榨尽”、变废为宝。

  “目前,乐山已初步形成了产品链接、循环利用的关联产业集群,掌握了多晶硅生产、硅材料下游产品开发、副产物循环利用等众多关键技术,获得国家专利33项。”蒋辅义兴奋地说,今年4月27日,科技部批复同意乐山建立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这是国内多晶硅生产城市中迄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基地。

  蒋辅义介绍,《乐山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明确指出到2013年,乐山将形成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电子硅材料、硅化工循环利用三大产业链;实现企业内硅材料副产物利用小循环、企业间硅材料副产物利用中循环、区域间硅材料副产物利用大循环;同时打造国家硅材料产业工程技术中心、硅材料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硅材料产业企业技术中心、硅材料国家质检中心、硅材料产业信息情报与交流中心五大平台。到2020年,乐山将实现年产35000吨多晶硅、硅片20亿片、光伏电池及组件5000MW规模,建成2座50MW光伏电站、1座100MW光伏电站。

  蒋辅义透露,除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外,乐山在水电、核电、风电、生物质能等领域也具有一定优势。2000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项目近日已经在位于该市的东风电机厂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这一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国大容量风力发电机技术的空白。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