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3
官厅水库岸边,西北风正紧,一座座70米高的巨型白色大风车陆续旋转起来——这是北京前年开建的第一处大型风电场,一期33座大风车已经并网发电,二期还将有43座即将开建。
蓝天、青山、绿水、连片的玉米地和葡萄园,加上突然映入眼帘的白色风车阵,北京的边界线上出现了一处奇伟的地标性景观。当然,这个地标景观的出现,除了它的审美价值,更多的意义在于向世人展示这个城市的一种新价值观——自然和谐,科学发展。
官厅水库周边的33座巨型大风车大部分开始并网发电。记者日前从京能集团官厅风电场了解到,本市风电场将大幅扩大规模,在官厅水库南岸继续建设10座大风车,同时还计划在水库北岸追加建设33座大风车,届时,官厅水库沿岸将被76座巨型风车环绕,形成一道独特风景。
北京从2004年开始对官厅地区进行测风试验,测查工作显示,官厅水库周边地区不但风能资源丰富,且地质结构、上网线路、交通道路等条件也非常优越,是目前北京地域内最适合建立大型风电场的理想场所之一。前年年底大风车计划开建,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49.5兆瓦,一共33台巨型风力发电机。
目前,33台风力发电机已经于去年年底并入北京电网,设备生产商正在对机组进行调试,春节后即可全部发电。记者在现场看到,官厅水库岸边70多米高的大风车已经有不少开始慢速旋转。负责调试的工程人员告诉记者,每台风车在运行前都要经过一系列测试才能“上岗”,而旋转起来的风车意味着它已经开始工作了,现在33台机组已经有30台调试完毕,春节后力争全部给电网送电。
该项目总工程师李曰华告诉记者,风电场将比原计划扩大规模,在官厅水库南岸继续建设10座大风车,同时还计划在水库北岸追加建设33座大风车。从风车的地理位置看,已建成的33台风车主要分布在官厅水库南岸的康庄到东花园一线,春节后,马上开工的10台大风车将建在东花园以东到小七营的水岸上,而即将招标扩建的大风车将建在官厅水库北岸黑土洼到五街一线。
记者从地图上看,即将建立的风车和现有的风车加在一起,几乎遍布了狭长的官厅水库两岸。
记者了解到,由于风电机组投资巨大,每台风车的造价在1000万元上下,因此风电成本也较高(一般入网价为7元左右,而火电只有3元多),因此政府部门正在协调风电场与北京电网之间的定价机制。按照去年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电网必须无条件收购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能,因此一旦价格机制确定,风电场将开始正常运营。
记者探访
蓝天青山葡萄园 大风车衬托田野景
水天一色的地平线上,一座座白色的庞然大物赫然屹立———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官厅水库南岸的风电场,看到几个月前开始吊装的大风车已全部完工,部分风车的巨大扇面正迎着强劲的西北风缓缓旋转,它们每天发出的电能,通过几次升压降压,源源不断地流向北京的千家万户。
-风车巨阵10公里外看得到
经过延庆县城,顺着京张高速向西北方向行驶十几分钟的车程,如果天气晴好,一座座白色的巨型风车就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由于公路和水库岸边没有其他建筑物遮挡,风车组成的巨阵在10公里以外就看得见。虽然远看风车只有一支支火柴棍那么大,但冬天枯燥的旷野中突然出现这么多人造工程,足以吸引人们全部的注意力。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风车的外形也越来越庞大。凑巧,驶下公路到水库边还要经过一座村庄,人们视线会被低矮的民房暂时遮挡,当汽车曲曲折折穿出村庄,眼前一片豁然开朗,相信所有人都会被面前的巨物所震撼。巨人般的风车突然再次出现在眼前,能够营造类似于好莱坞大片儿的视觉效果:蓝天、青山、绿水之间,一尊尊近70米高的白色巨塔擎天而立,巨塔的顶端安装着三扇近40米长的风帆,面对着强劲西北风缓慢旋转,不断发出“呼、呼、呼”的风声。
虽然大风车通体白色,但基座和风扇的质地却不一样。据介绍,大风车瘦高的基座是纯钢质地,为的是坚固抗风,而巨大的三叶风扇是不含金属的玻璃钢质地———一种玻璃和树脂的混合物,一个扇面的重量5吨多,相对金属而言,质量要轻得多。
由于风扇每叶都有近40米,又不像基座那样可以分段拆装,因此风车安装前的运输非常艰难。风电场项目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风车的每扇叶片都要从港口走高速运到工地,即便是高速路上的弯道,大卡车都要停下来倒几次车才能通过。
-扇面自动测风向可360度旋转
大风车选址的地点是北京风力最大的地方,记者探访当日,风车两公里外的风电场工程项目部只有3、4级风,而到了水库岸边的风车底下,风力已经达到了5、6级,而风车顶端的风力据说能够达到9级左右。
虽然天气晴朗,但站在大风车附近,一阵阵强劲的西北风还是发出牛吼般的声音,把所有人露在风里的皮肤刮得生疼,每走一步路都被吹得摇摇晃晃。“现在是一年中风力最大的时候,也是风车发电的黄金时期。”据中国气象研究院研究员薛桁介绍,风电场选址的地点是北京的五大风口之一,每年海拔70米以上的平均风力都在7级以上。“一般来说,只有年平均风力必须达到4级以上才适合建立风力发电站,北京全部风能加到一起大概在30万千瓦左右,其中有10万千瓦可用于发电,主要集中在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官厅水库沿岸。”薛桁说。
记者发现,风车群的风扇方向并不一致,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风车顶端装有智能识别风向的系统,只要风向变化,风车的扇面也会跟随风向进行旋转,扇面能够旋转360度,保证随时正对着风向。该项目总工程师李曰华说,因为风车的安置比较分散,因此每个风车点的风向并不相同,在自动选择后,每个风车的扇面方向都正对着风向。
-风车内部有扶梯可攀爬
目前,33座大风车已经有近30座完成了调试。记者了解到,大风车顶端装有类似于汽车“手刹”的刹车板,风车经过调试后,工作人员就会松开刹车,风车也就自然转动起来了。“只要遇到风速每秒3米的三级风,风车就能带动电机发电。风速达到每秒12米时,风机就会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北京京能集团官厅风电场项目经理尹智勇介绍。
与城里的大烟囱不同,大风车的基座外表面没有任何可以攀爬的扶梯,从风车外爬上去的想法基本不可能实现。不过,风车里面是中空的,一层的空间足够5个人围在一起开个小会,记者跟随工程人员进入到风车内部,发现风车内壁上布满了黑色的电缆,基座分为三节,一根垂直的扶梯伸向风车顶端。“风车开始运行后,基座的入口就被锁死了,除了每年要对风车顶端的电动机进行保养外,平时不需要人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