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江苏阳光多晶硅贡献6亿利润 山东如意成本降20%

2009-03-16

    重大项目上马,或者有新技术突破,都能使不起眼的上市公司其基本面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理财周报记者为你揭秘下面几家上市公司身上正在发生的变化。

  江苏阳光:

  多晶硅项目成2009年利润增长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毛纺面料生产商,江苏阳光(600220.SH)在2009年初迈入了一个新领域——多晶硅。

  “目前多晶硅市场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毛利率仍然高达100%以上,相对于毛利率不足20%的纺织行业而言,进军多晶硅行业,无疑是江苏阳光非常合理的选择。”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2007年8月28日,江苏阳光投资15亿元的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开工建设,2008年12月,第一炉多晶硅产品正式出炉。江苏阳光董秘徐伟明介绍,3月份江苏阳光就能全面投产。

  “我们的目标是2009年实现多晶硅800-1000吨的产量,到2010年能实现1000-1200吨的产量。”徐伟明告诉记者。据悉,江苏阳光已与下游硅业企业海润光伏签订长期供应协议,2009年全年向其供应多晶硅1000-1200吨。

  目前,多晶硅市场价为120万元/吨,而综合成本在60万元左右。如果能实现1000吨的产能,仅多晶硅项目就能为江苏阳光2009年贡献6亿元的毛利润。而江苏阳光2008年仅实现净利润1.47亿元。也就是说,只要宁夏阳光硅业多晶硅项目顺利投产,江苏阳光的利润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将贡献绝大部分净利润,而原有的纺织主业将只承担稳定现金流的作用。

  “虽然现在多晶硅市场供求关系在发生变化,但利润仍然很高,只不过原来是暴利,现在是正常利润,但这也比纺织业的利润高得多。”徐伟明表示。

山东如意:

  新技术“如意纺”助成本降低20%

  一项被业内称作“如意纺”的新技术正在将山东如意(002193.SZ)推向更高的高度。2009年初,山东如意宣布,一项由该公司承担的防治技术,经过专家鉴定,被认为“填补行业的空白”。

  “如意纺”的正式名称叫“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新技术通过在传统设备中创造性地添加一种装置,大大降低了成纱对于纤维根数、长度的要求,使低支原料能够进行高支纺纱,突破了纺织原料的底线,降低成本,也拓宽了山东如意的产品门类。

  国泰君安分析师李质仙认为:“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在纺纱的理论、纱线构造、工艺以及后道工序上均进行了革命性的原创创新。”

  山东如意董秘王燕介绍说:“该技术已经在进行试生产,如果全面实行该技术可以使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此外还将带来工作周期的缩短以及效率的提高。”

  资料显示,近年来山东如意一直专注于主业发展,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工作,每年的研发费用占收入比较达5%以上,远高于纺织行业不到1%的平均水平。

  目前,山东如意产品的毛利率达到30%,远高于行业内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