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8
本报讯 5月8日,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唐先柱与龙腾公司开展的“裸眼式三维立体显示的研究、快速动态液晶透镜的实现、液晶透镜的折射率分布的自适应调节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悉,开发区近年来创新发展区域博士后工作站,已累计进站博士后26名,为企业创造销售收入达2.5亿元。
“作为开发区高层次人才重要载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博士后项目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开发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累计进站博士后26名,出站5名,平均年龄33岁。据不完全统计,进站博士后累计参与或主持项目40多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12项,拥有知识产权50多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9篇,其主持或参与企业研发的产品创造销售收入达2.5亿元。博士后参与研发的课题中,“船用管—管、管—法兰机器人焊接生产线”获省高新技术产品,“90纳米CMOS图像传感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获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立项,“基于γ—聚谷氨酸生物膜技术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立项,累计获得各级科技扶持资金1710万元。
工作站探索出整合行业和全区科研资源的新模式,使博士后工作站不仅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成为高水平科技企业和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将工作站、分站建设与设站单位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其他创新实体的建设相结合,鼓励企业通过高新技术项目开发、核心人才带动、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招收国内外优秀博士,有效整合产学研资源,迅速提升了企业综合实力。目前5个设站企业中,设有国际认证实验室1个(联邦德国GLP办公署〈GLP实验室〉认证)、国家级实验室1个(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外资研发中心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