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建成昆山发展升级版开路先锋

2013-08-26

管爱国在工研院发展调研会上指出,扫除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技与经济转化的通道,真正把工研院——
                          建成昆山发展升级版开路先锋
    核心提示
    工研院对昆山创新发展的定位
    产业创新的引擎 要体现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服务中小企业创新,打造昆山经济发展升级版上。
    协同创新的龙头 要体现在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通过制定政策、优化机制、搭建平台、完善载体、提供服务来围绕发展重点、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
    人才育成的基地 要体现在引进一批创业领军人才,培育大批昆山转型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一批能够懂技术、通管理、善服务的年轻干部。
    作为昆山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要推手,已经成立五年的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如何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为昆山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注入更为强大的动力?昨天,我市专门召开工研院发展调研座谈会。市委书记管爱国要求,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工研院提供坚强的后盾和有力支撑,真正把工研院打造成为昆山经济发展升级版的开路先锋。市长路军,市领导夏小良、党建兵出席座谈会。
    经过五年的发展,昆山工研院围绕“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物联网、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方向,建成了5大研究所、5家产学研平台,搭建起4个公共服务平台、2个技术转移中心,集聚创新创业人才952人,立项及经费支持近2亿元,对全市新兴产业培育、助推转型升级、加速人才集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管爱国充分肯定了工研院五年发展对昆山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作出的贡献,并提出为完善我市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力推动昆山经济转型升级,适时调整优化全市创新体系的管理架构,由三个层级构成:成立区域创新领导小组,作为全市创新工作的决策层;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市创新工作的协调层;工研院公司则作为全市创新工作的具体执行层和核心机构。
    管爱国指出,工研院还要在均衡发展、资金来源、辐射全市、助力建设特色新兴产业园区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突破,力求做到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小企业创新,使工研院与企业、市场结合更紧密;要通过政府投入、对上争取、为企业横向服务三管齐下,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通过研发技术、孵化项目、培育产业加强与区镇对接,更好服务全市、辐射全市;通过与区镇整合资源、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在建设新兴产业特色园区中发挥更大作用。管爱国强调,作为全市创新链的源头及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先行军,工研院不仅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而且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自我、否定自我,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全市创新体系建设和推动转型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路军要求,工研院要做好功能定位,按照昆山产业发展方向,搭建起创新资源更加集聚的平台,加强“政产学研金介”的创新链建设,通过引进应用与技术、研发与服务,为各区镇及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服务。同时,理顺与其他载体、平台等的关系,厘清责任分工,建立起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绩效评估,为全市创新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