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智能所三年磨一剑 成就昆山机器人之梦

2012-02-02

 

 

    智能机器人工程研究所从2008年12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至今已满三年。经过三年的努力,研究所从成立之初的6名员工,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结构层次合理、专业技能较强、覆盖智能服务机器人各技术方向的研发团队,拥有3位博士、19位硕士、13位本科,成立了两个研发中心和两家衍生企业。
    成立三年来,智能所完成了17个项目的原理样机研制和13个项目的工程样机研制,其中4种产品已进入或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承担863项目子课题2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1项。围绕着项目的研发,智能所三年共申请专利和登记软件著作权89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46项),获专利授权57项(其中发明11项、实用新型40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
    三年来,作为机器人方向的重要科研载体,智能所积极参与了“江苏省(昆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申报的工作;作为省科技厅指定的牵头单位,撰写并提交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领域江苏省十二五重大科技需求报告;受省科技厅推荐和指派,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组织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的讨论和撰写工作;代表工研院参加“机器人模块化国际标准工作组”,参与相关标准的起草工作。
    为推动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智能所先后成立了两家衍生公司——昆山瑞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昆山安明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由其分别承担模块化机器人、家居安防机器人、医用关节式固定架、智能药柜、手部功能训练仪等产品的技术转化和市场推广工作。
    此外,智能所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机器人研发机构的技术合作交流,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多位机器人领域权威专家担任委员,连续3年举办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研讨会,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航机器人所等4家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并通过委托或联合研发的方式,促进智能所部分项目的开展,推动合作单位研发成果在昆山产业化,已在多个项目上达成了落户意向。
    智能所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和技术实力的研发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具备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对话、对接的基础和能力,在智能机器人研发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业界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后,智能所将会重点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面向应用的智能机器人研发能力,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增进技术合作交流,努力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企业、人才向昆山集聚,成就昆山的机器人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