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工业所研发工作新亮点--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及装备教授工作室

2011-12-07

    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技术诞生于1991 年,是一种新型的固相焊接技术,也是世界焊接技术发展史上自发明到工业应用时间跨度最短、发展最快的一项神奇的焊接技术, 被誉为世界焊接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它与传统的熔化焊相比,不会产生与熔化有关的焊接缺陷, 如裂纹、气孔及合金元素的烧损等。具有焊接过程中无需填充材料和保护气体、无弧光辐射、烟尘和飞溅、焊接噪声低,焊接前无需进行复杂的处理工作,焊接所需能量仅为传统焊接方法的1/5~1/15等优点。因而,FSW 是一种高质量、低成本的绿色焊接方法,在航天、高速列车以及船舶制造中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昆山工研院工业机器人研究所自2009年2月成立以来,在机器人焊接自动化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并已经研发出“昆山一号焊接机器人”、“中厚板焊接机器人成套装备”、“大型PLASMA、TIG、MIG专用自动化装备”等弧焊自动化装备。为了在焊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赶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能够尽快进入到该项新的研究领域、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效应、共同打造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平台,2011年8月1日,工业机器人研究所与南昌航空大学制造工程学院共同组建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及装备教授工作室”正式成立。
该工作室采用项目合作研发的合作模式,在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材料焊接成型等方面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并与企业合作承担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的开发与人才队伍的培养,具体将在“机器人搅拌摩擦焊接技术与装备”、“多轴联动搅拌摩擦焊设备的机械结构与控制技术”、“搅拌摩擦点焊设备研制/改造”、“材料性能对搅拌摩擦焊焊缝焊接成型过程与质量的影响研究”、“搅拌摩擦点焊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搅拌针可抽动的搅拌头设计与制造技术”六个方面展开工作。
南昌航空大学制造工程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始从事搅拌摩擦焊的高等院校,设有“轻合金加工科学与技术”国防终点学科实验室,在特种连接技术、微连接技术、机器人柔性焊接与集成制造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此次合作将提升工业机器人研究所在搅拌摩擦焊方面的科研能力。
(工业机器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