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创新“保姆” 做硬“软”服务

2011-01-28

  本报讯 12月26日,华恒焊接公司副总经理钱鲁泓登录市工研院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文献服务网页,很快就查到了焊接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像这样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市工研院建成了四个,分别为国家级的木制品及家具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中心昆山分中心,省级的江苏省昆山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市工研院通过做硬“软”服务,日益成为全市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保姆”,为我市实现转型升级再突破、创新发展新跨越作出了贡献。

  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就像一个“网上图书馆”,依托“中国知网”的强大资源,实时更新。该平台采用“先申请、后服务”的方式,可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文献检索、全文下载、在线阅读以及下载、情报信息等文献服务。平台开放试运行一个月来,浏览量已高达2万人次,下载文献500多篇。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需要很多软件,但这些专业正版软件动辄几十万元,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元,如果每个软件都购买的话,资金压力非常大,而中科院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中心昆山分中心提供的软件租赁服务,可以帮助企业用很少的钱,使用更多的资源。”市工研院有关领导说。

  此外,市工研院还与昆山国检局合作建设了木制品及家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集研发、检测、培训、设计、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市工研院的江苏省昆山模具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则为全市模具产业提供了共性技术服务,提升了昆山模具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加速模具企业向昆山集聚。

  市工研院有关领导透露,巧借这四个平台,中小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优质资源投到核心技术创新中去,成长为行业“小巨人”。

 (曹 勇  金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