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

“改革之力”赋能“二次创业”——昆山工研院加快改革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上篇

2020-08-17

今年昆山创业周期间,处处闪耀着工研院的身影。工研院牵头筹备成立的昆山天使投资基金首次发布,建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的2个“创新飞地”揭牌,3个院士项目签约落地,辐射全市的“一院N基地”科创布局加速形成。

 

“科技创新只有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才能点燃新的引擎。”随着昆山工研院改革发展进程加快,迸发出的创新活力也愈加强劲。可以说,在紧跟时代中推动昆山工研院“二次创业”,使其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加匹配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正当其时,恰乘其势。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集聚“二次创业”强劲动能

在昆山,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频频上演科技创新生力军的生动故事,昆山工研院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透过工研院的改革发展之路可以洞见,创新升级犹如自我雕塑,需要一锤一凿地敲打。为推动工研院发挥创新核心平台作用,201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工研院体制机制改革。昆山工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推动“二次创业”,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

这里所说的软件保障,指的是体制机制创新。今年以来,工研院用好体制机制改革“关键一招”,按照“怎么创新怎么改、怎么有利怎么改”原则,在夯实长效发展基石的运行机制、构建持续内生动力的竞争机制、打造高效协同的开放创新机制、形成包容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灵活的引才用才留才机制和市场化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工研院作为科技创新资源的组织协调机构,针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特殊性,灵活的决策授权机制尤为重要。”在工研院负责人看来,加强与江苏省、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学习交流,面向市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提升服务昆山产业和企业的能力。

锐意改革,激发活力,半年来改革成效初显。工研院与能讯、捷安特等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6项,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昆山智能感知技术研究院、长三角先进表面处理联合研发中心等一批项目随着改革应声落地。

 

做好联动“加法”形成协同创新“倍增效应”

“面向全市,辐射区镇。”这是昆山工研院推进“二次创业”的重点。那么,如何做好区镇联动“加法”,形成协同创新的“倍增效应”今年以来,昆山工研院赴花桥、张浦等区镇走访调研超百次,联合举办活动近20场,向区镇输送优质项目55个。在创新空间打造、平台搭建、天使基金等方面多元合作,构建辐射全市的“一院+N基地”科创布局;立足“一区镇一产业”布局,汇聚高端创新资源,助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工研院与区镇联动的路径愈加清晰。工研院负责人表示,年底前,工研院与区镇共建科创载体不低于3个。

“创新发展的基础在企业,活力在企业,终端也在企业。”前不久,工研院与周庄镇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共同增资昆博智能感知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司,打造国内一流的传感器封测平台。据介绍,该项目将采用企业化运营的方式,建设微纳封测服务平台,以解决高端微纳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传感器企业,助力周庄国家级传感器产业提档升级。

诸如此类的合作项目依次渐开:与高新区合作共建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助力能讯公司抢占5G器件技术制高点,完善昆山半导体产业布局;与开发区合作引入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的昆山清安能源科技项目,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巴城镇合作启动科创产业园共建项目,通过托管运营、深度开发、产业培育等方式加快整合,促进创新资源互联互通。

“提高创新效能和辐射半径,是改革清单中的重要一项。”工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研院正在用“辐射”带动检验改革的成效,推倒束缚创新的藩篱,打通资源流动的渠道,消除科技创新中的一个个“孤岛”。

 

服务围着产业“转”让技术供给“显山露水”

“因为与各种润滑油混合问题始终未解决,添加剂业务很难实现增长。”这是困扰苏州九发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难题。就职于“一带一路”昆山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梁成法了解这一情况后,找到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院士团队,帮助企业破解难题。

像梁成法这样的技术经纪人,在昆山有292名。他们来自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充当科技与市场、成果与企业的“红娘”,量身定制成果转化方案。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昆山工研院从关键环节入手,打造“协会+联盟+技术经纪人”多层次攻关队伍,高效运作技术经纪人协会,设立技术转移联盟,吸引大院大所、第三方技转机构、行业协会等参与,形成协同技术攻关态势。

昆山工研院还加快打造线下1000平方米的市技术转移中心,提供技术对接、技术交易服务、成果展示、政策咨询等一站式窗口服务;优化升级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在线攻关平台,提供企业需求库、成果库、供需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力争到今年底,牵线企业与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500项,与行业龙头企业、重点科技企业新建一批研发机构,解决10项企业急需攻关的重大技术问题 。

“有人说,需求是创新之母。创新有时是层窗户纸,如果你没有敏锐度,就很难捅破。”昆山工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协同市科技局打造“五位一体”的第四方技转平台,探索“企业+工研院+高校院所”精准联合攻关模式,真正让技术需求与供给“显山露水”。